网站首页 > 理财知识 >

上海紫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紫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3-05-04 16:48:49 理财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作者 孔令哲

“张家大院”

我是在老城厢北门里只家胡同38号院——外祖父的宅院出生并度过童年的。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笔者的姥爷张炳辉青年时留影

外祖父名叫张炳辉,是一名民族企业家,担任着一家染化化工厂的厂长,被聘为天津市工商联委员,与时任市工商联秘书长的王光英交情甚笃。外祖父张家祖上是于原籍河北省辛集以制作经营拔丝、铜网起家,字号“致和成”,后转经石家庄、北京(石景山后、黄花门大街乙字21号、三合院),最后落户天津老城厢(鼓楼西九道湾20号院)。由于经营有方,买卖越做越大,为了满足从原料到制作再到销售一条龙的需要,所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至解放初期时,张家企业已颇具规模,包括天津针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天津温控器厂)、铜丝铜网厂、拔丝厂、砂轮厂、油墨厂、印铁制罐厂等,以及三家染化化工厂,另外还有一家专做国内兼国际贸易的东学贸易有限公司。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东学贸易有限公司的成立备案文件(天津档案馆馆藏资料)


由于母亲的祖父那一辈是亲兄弟四人,至外祖父那一辈已是亲叔伯兄弟姐妹近二十人了,再加上孩子们,人口越来越多,故到天津不久后就只好分家了。分家时按照兄弟四家子人,共购置了除外祖父宅院外,还有东门里大街74号院(大太姥爷家)、东门里大街杠张胡同18号院(二太姥爷家)和南马路(南门东)西箭道庆善里(后改为瑞庆里)2号院(四太姥爷家),四处均为规模相仿的二进式四合套院。 因为外祖父家族姓张,老城的居民习惯将这四座宅院通称为“张家大院”。

外祖父的宅院在我印象中,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深宅大院”。它占地一亩多地,是一座典型青砖灰瓦、中国明清时期北方传统建筑风格的二进式四合套院。其特点是以正房为核心,以倒座南房、二道门、正房等形成纵轴线,厢房、耳房等沿纵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它坐落在只家胡同西头的北面,整套宅院高大敞洁,气势恢宏,在周围一带民居中多少有些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1961年只家胡同38号张炳辉家族合影

前排左一坐板凳的为笔者姐姐(后面称谓皆为与笔者的关系)、右一为七舅;中排左一为五舅(后面亦皆指大排行)、左二为二姥姥、左三为六舅、左四为外祖母、居中者为太姥姥,左六为外祖父、左七为四姨、左八为二姥爷、左九为四舅;后排左一为三舅、左二为母亲、左三被抱的为笔者、左四为大舅、左五为二舅。

古人云“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它所象征的是户主的地位和资望。外祖父宅院的大门是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宇式如意门,顺风水之意,为出入平安吉祥,将它开在整个宅院的东南角。据说如意门的形制等级低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和蛮子门,高于墙垣式门。它是在前檐柱间砌墙,在墙上居中部位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门洞内安装门框、门槛、门扇,其木构架采取了五檩硬山式,平面有四根柱,山墙、墀头、戗檐处做砖雕装饰,方门枕抱鼓石,门框上有两颗门簪,没有雀替。酱红漆色两扇大门的门口比较宽大,有较高的门槛和台阶,从四合院出来,有居高临下之势,只是后来胡同地面石土日积月累越垫越高,埋没了宅门台阶。而进入四合院,则有步步登高之感,因为此宅院的一大特色就是台阶多,并且都是整条的大块青石,这些皆显示出了该宅院的主人为商人富户之身份。遗憾的是经过“文革”浩劫,此门脸儿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只家胡同38号院航拍示意图(老城忆看工作室提供 2004年左右收藏自网络)

从宅院大门进去,大门洞比较宽敞,大门洞里的东侧有个看门房,早先外祖父雇了一个耿姓之人在此看大门,我参加工作后曾在此门房居住了几年。大门洞的迎面是雕饰精美的座山影壁,它是在内院东厢房的南山墙上直接砌出了墙帽(壁顶)、壁身和壁座。今天来看,这个影壁也是比较讲究的,它的壁座是须弥座,壁顶下边的垫板、箍头枋子,以及壁身两边立柱顶端的柁头均是浮雕花砖,雕刻的图案有牡丹、兰、竹、菊、荷等。壁身四周线枋子里边均是菱形方心砖,正中一个大大菱形方心砖,里面刻镌着一个楷体的“福”字。所有这些浮雕均寓意为居家欢乐、祥和富贵。

从大门洞出来,下三级台阶,左边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外院,外院的倒座南房是四间通连着的,只有两级台阶,屋顶也没有多少前厦,过去是下人们住的地方。外院的西面有连三间小房,其中北侧的两间分别是男女卫生间。

外院的北面是一道墙,墙的上椽均镶嵌有各式各样精美的浮雕花砖。在中轴线位置上是须上三级台阶通往内院的垂花门楼(我们俗称二道门),此门楼是一个绿漆的四扇开门,平时只开中间的两扇门,中间两扇门的中上方对称镶安着一对黄铜门环拉手。在此门外的两侧花池中各种植着一棵粗壮的泡桐树,每逢春天开花时节,遍地洒落着紫白色的花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垂花门楼内是一条两米宽、近十米长、横向连通东西厢房檐廊、典型中式风格的抄手走廊,走廊的顶檐和花罩与长条座板及下边的花格栅栏均是酱红漆色,廊柱是绿漆色。此走廊是这个宅院中的一处景致所在。当年,舅舅和姨们经常坐在走廊的长条座板上,依靠着廊柱在此看书学习,这个走廊也是我和姐姐幼年时期经常玩耍的地方。

经走廊下两级台阶是一个南北略长、规矩见方的宽大内院。自走廊台阶至北房台阶之间以及东房至西房台阶之间,是用大方砖墁成的地面,俯瞰呈粗粗的“十”字形。其余地面是用小方砖铺就的。通过大方砖地面至内院最北面,上四级台阶有坐北朝南正北房三大间,是整个四合院中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正中堂屋屋门为六开隔扇门。内院的东面和西面,均须上三级台阶各有厢房三间,正中堂屋屋门均为四开隔扇门。各屋门的上方(俗称上亮子)均为万字锦木网窗,各个堂屋两边内居室的槛窗均为花网格支摘窗,这是一种上下两排,上部窗子可以支起便于通风,下部窗子可以摘下,使用方便。每一个支摘窗外顶部均安有一个帆布拉杆遮阳罩。内院正房、东西厢房的屋台都很高,并且正北房有着近三米宽、探出的前厦檐廊,东西厢房均有两米多探出的前厦檐廊。每一面房屋檐下、立于屋台与屋檐顶之间的四根酱红漆色前厦粗大圆形廊柱(其中两边靠墙的两根是半藏式的)十分地抢眼,每根圆形廊柱的根部都有圆形基石托底。正北房的两端各有一个耳房,西北角的耳房最早是卫生间,后来隔成了小院,改做了居室。东北角的耳房,原来是人们用餐的地方,“文革”前即用于街道合作社铁丝手工编织作坊,隔离出去了。

对外祖父宅院印象深刻,也源自我现在仍然能记忆起来自己当年在宅院里的幸福、快乐童年生活。

外祖父虽然是个企业家,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欧亚、阅历丰富,但是他老人家淳朴善良,于和蔼中不失威严,在张家家族中威望极高,外祖父的那些亲叔伯兄弟们和晚辈们对他都十分地敬畏。

我三四岁时,外祖父的宅院里还共同生活着几位舅舅和姨,他们的年龄也都不大,大的比我大五六岁,小的甚至比我还小两岁,有的与姐姐年龄相仿。我与姐姐和这些“同龄”的舅舅、姨们经常一起在这个整洁、宽敞的宅院里无忧无虑地游戏、玩耍,况且,当时的我还拥有着许多同龄的孩子所无法拥有的各种玩具,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我心里都还会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外祖父敬老爱幼,特别喜爱孩子们,对侄男外女皆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对姐姐与我,两个在这个宅院里唯有的隔代人——“白眼”,更是宠爱有加。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2003年夏季的只家胡同(摄影 戴晓泉)

那几年,我们姐俩与岁数小的舅舅姨们一是盼望着星期天或者节日到来,因为每隔一两周的周日或是赶上节日,外祖父都会带领我们这六七个孩子去游园、划船。当时天津仅有的三个大公园——水上公园、北宁公园和人民公园可以说是我们经常光顾、游乐的去处。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水上公园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北宁公园 摄影 张妍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人民公园 摄影 戴晓泉


记得有一次周日,天气非常的好,外祖父又要带领我们大家去游园,这些舅舅姨们就逗着我玩儿的嚷嚷:“不带你去,不带你去!”我一听就急了,忙着跑回屋里去取衣服。由于宅院里的台阶多且高,当时我的年龄尚幼,结果,我被台阶绊倒了,鼻子也被台阶给磕破了,还缝了针,至今还留有疤痕。因此,此次游园当然地也就告吹了,当时这些舅舅姨们这个埋怨我呦!

二是我们每天都盼望着外祖父下班,因为外祖父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买一些小食品或者水果带回来,然后会按照孩子们的人数,在正北房堂屋条几前的八仙桌上分成若干份,再招呼孩子们来自取。每次外祖父下班,不紧不慢地从二道门进来,手里拎着包,迈着四方步走向正北房时候,我们姐俩和舅舅姨们都会早早地、静静地坐在自己屋门口的门槛上,或是坐在屋前的台阶上,集体向外祖父手里的拎包行着注目礼,急不可待地等候着外祖父站在正北房屋门前台阶上的一声招呼:“都来拿吧!”只见这招呼话音未落,我们大家就都像冲锋似的,争先恐后地奔向正北房,取回自己的那一份小食品或者水果。

就这样,我在宅院里的童年生活,既享受着外界不曾都拥有的深宅大院良好环境给我带来的愉悦与温馨,还无时不刻地沐浴在除了父母的亲情惜爱,更有外祖父、外祖母所给予的浓浓骨血宠爱之中!

由于宅院里的人们都是自己一大家子,故宅院的大门基本上每天均是紧闭着的,这在我们只家胡同中也是唯一一家经常紧闭门户的宅院,使我们这个宅院在整条胡同邻居的眼中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随着社会风起云涌的变幻,我们这个宅院与宅院里的人们却也都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多番风风雨雨。

老宅院的“复原”

有些事物可以忘记,但是有些事物已铭刻于心,一生难以忘怀。忘不了,心里永远忘不了当年位于老城厢只家胡同的那座高门槛、大门洞、灰影壁、青砖瓦、丛台阶、深前檐、方地砖、小走廊、雕花墙之生我并陪伴我度过美好童年的外祖父老宅院。

正是由于对外祖父老宅院的印象太深刻,老城厢于2003年拆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祖父的老宅院在我的心里总是挥之不去。后来我就一直想着能否试将外祖父的老宅院“复原”? 以满足自己与宅院里的亲人们思旧之情怀。自从有了这种念头后,想“复原”老宅院的想法就愈来愈加强烈,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意,整个过程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好在自己还有些能写会画的底子,想必应该有可能去上手试一试。但是,想法归想法,无奈那些年自己的工作事务总是太多,无暇顾及,此事也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2014年笔者母亲生日当天留影

公元2014年将逢母亲朝枚之年,是年,我与姐姐已是愈知天命、年近花甲之人,弟弟亦岁趋知天命。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将值母亲八十上寿喜庆之日。年初,我们姐弟在商议此事时,我突然有了灵感,觉得这正是实现自己多年梦想的一个好机会,我要将外祖父的老宅院“复原”,制作成微缩模型,以此作为敬献给母亲八十华诞的寿礼。

首先,我凭着自己旧时的记忆,并通过参考一些二进式四合套院的相关资料,按照外祖父老宅院的占地大小、实际尺寸缩小比例画出平面图。只是一个平面图就画了改、改了又画,先后画了七、八张,直到自己满意方最后定稿。

虽然是多易其稿,毕竟是手工制图,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规范,于是,我就找到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朋友,让他帮助我规范图纸。哎,专家就是专家,不服不行!此图纸经过人家这么一上手,不仅是将手工图纸给规范成电子版了,并且是制作成了彩色图纸,更重要的是他又在此基础上按照老宅院的布局,将老宅院各个部位分解并制作成了非常精致的系列3D立体效果图。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只家胡同38号3D立体效果图

真的是从心里感谢我这位朋友,他十分专业,关键是还特别用心,虽然在一些细节上还存有瑕疵,但这不是他技术问题造成的,因为他从未身临过我们这个大宅院,毕竟天下的四合院未必都是复制品,每一座四合院除了在结构上大体相似以外,应该都有它各自的独到之处。根据我的回忆,对老宅院建筑的有关细节如:每一处台阶各有多少级、抄手走廊的形状与颜色、每根圆形廊柱根部的圆形基石、大小地砖的构成、耳房与卫生间的形状等均过滤了一遍,并以此与我的朋友又对立体效果图进行了多次修正。立体效果图完成后,我便委托了一家沙盘模型制作公司进行最后的制作。期间,我曾两次亲临制作公司现场,对老宅院建筑结构的相关细节又进行了校正,同时提出了此宅院模型应该配置室内模拟灯光(能开关)、底托与透明罩的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经过三个多月的专心用功,终于赶在给母亲做寿之前完成了这件一直瞒着母亲和众多亲友、自己非常得意的创意作品。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展示只家胡同38号院模型现场,后排着白衬衫者为笔者

母亲寿辰的当日中午,高朋满座,所有被邀请的亲戚均为曾于老宅院里生活过之人。我提前便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到了饭店,并向饭店借了三辆送餐车,进行前期相关工作的准备。前两辆车摆满了亲戚们送来准备给母亲贺寿用的寿桃、花篮、几个大生日蛋糕与若干手捧鲜花,第三辆车摆放的便是老宅院模型。为了达到给予人们以意外惊喜之目的,我特意找了一块紫平绒布先将老宅院模型罩住,等到侄女与外甥女将这第三辆车子推至母亲面前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很好奇,一脸的茫然,不知为何物?待到我走至母亲面前向老人家拜寿并将紫平绒布掀开时,母亲仔细地端详了好一会儿后,惊讶道:“这不是咱家的老宅子吗?”话音未落,母亲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只家胡同38号沙盘灯光效果

此时,我已将老宅院模型的室内模拟灯光打开,老宅院的形象更加夺目。所有在场的人们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围拢了上来,一时间,全场热闹了起来,称赞的、观赏的、拍照的、议论的,人们仿佛又都回到了当年的老宅院子里,一下子都沉浸在了回忆当中。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只家胡同38号沙盘全景

只家胡同的张家大院

只家胡同38号沙盘正面

此情此景,我与大家同样心情激动,但是在我的心里还多了一分欣慰。将老宅院模型作为献给母亲的寿诞礼物,确实是我从立意到制作整个过程非常用心的,因为它始终是所有老宅院子里人们心中的魂和根,它的意义在于母亲与大家虽然均心系老宅院,过去却也只能依靠回忆来抚平自己心存的遗憾,老宅院模型不仅了却了母亲的怀旧之情,亦成了触动大家情绪共振、凝聚老宅院人们亲情之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蕴涵了我对母亲无限敬爱之深情!

本期图片除注明外均为笔者提供

相关内容

上海紫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紫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