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理财知识 >

辽沈战役地图(辽沈战役地图讲解上帝视角3)

2023-06-28 17:51:43 理财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说起辽沈战役很多人都知道这场战争规模空前巨大,国共双方投入超过150万的兵力,鏖战了近两个月才结束。本来大军在一场大战结束之后,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否则是很难投入到接下来的大战中。但是没想到东野军在辽沈大战刚刚结束之后,就果断集结80万大军奔赴关内。

辽沈战役东野军处处占优势,损失并不大

很多人都说辽沈战役在没有正式开打,国民党军的败局就已经注定。且不说国民军不得人心这样的宏观因素,就是在战略、部署、气势等多方面因素上,解放军也是占尽优势。面对这样明显的优劣势,国民党兵败一点也不奇怪。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首先,我们从战略上来说。辽沈战役开始前,东北的国民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达到五十五万。这其中还不乏国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他们的装备可都是非常先进的美械装备。乌压压的一大堆人马,看起来力量确实不俗。

但是在东野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国军的这些大部队就生生被东野军割裂成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了。而这些部队之间的陆地联系也都被我军切断,要想互相联络只能靠空投。这样被动且孤立无援的局面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但国军依然无法改变,很多士兵经过长时期的消耗士气明显低落下去。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但是东野军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东北全境已经被解放,土改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在这期间东野军更是不断扩张部队,兵力一下子增长到七十多万。而且东野军始终坚持严格练兵,即便是在东北最寒冷的时候也不曾松懈,因此经过半年的操练之后东野军的战术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军从战略上相比,国民军完败东野军。

其次,战略部署也是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光有正确的战略决心还是很不够的,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还少不了周密严谨的军事部署。林彪将军本着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原则,针对国军在长春、沈阳和锦州的三大部队展开了周密的部署,这也是辽沈战役取得全胜的重要因素。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蒋介石在得知东野军想要攻打锦州的意图之后,也开始积极部署。但是蒋介石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好也没用,因为就在紧要关头他手下的大将各怀鬼胎,根本不愿意为蒋介石拼命。所以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后,国军高级将领纷纷逃跑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要想打胜仗气势很重要。面对即将爆发的辽沈大战,东野军可谓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力求与国军决一死战。但是国军将领这个时候想得最多的却是,如何保存自己队伍的实力,实在不敌自己该如何逃跑。仗还没打,国军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东野不顾休整集结80万大军奔赴关内,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国军在战略、部署和气势上都明显逊色于东野军,所以辽沈一战国军几乎是全线溃败。而东野军打了打胜仗之后自然士气高昂,而且东野军的伤亡并不大,所以短暂的休整之后便又元气满满。那么东野军集结80万大军直奔关内,还有什么原因?

虽然当时军委也是允许东野军多休整一段时间,待部队战斗力提升之后再南下华北。但无奈那个时候傅作义集团在华北地区活动十分频繁,如果东野军撤退到江南休整,很有可能为后续作战造成极大的阻力。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东野军中绝大部分士兵都是东北本地人,他们根本不愿意南下。但是军委为了对付傅作义在这个时候只能给东野军施加压力,东野军只好克服困难赶紧行动。所以经过多番动员,东野军最终确定在11月23日开拔南下,为接下来对付傅作义兵团提前做准备。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辽沈战役我军取得大胜,自然缴获了国军不少美械装备。本来东野军还担心这些先进的美械装备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将很快就要派上用场。而且东野军在奔赴关内的路上,还真的得益于从国军手中缴获的那些机动车辆。要知道东野军此前行军除了步行,最多也就是骡马辅助,如今有了这一大批机动车,行军明显快了很多。

辽沈大战刚结束,东野80万大军果断集结,大军为何奔赴关内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取得了胜利,但是也牺牲了一部分士兵。于是便从国军俘虏当中选拔了一些优秀的新兵,补充到东野部队中,这也是为何东野能够在大战结束之后迅速拉起80万大军的队伍。

-完-

作者:大国

注释:【 原创内容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

辽沈战役地图(辽沈战役地图讲解上帝视角3)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