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币知识 >

被动管理型信托(被动管理型信托违法吗)

2023-05-04 12:08:36 币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信托行业开始进入转型阶段。随着2022年到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正式结束。对近年来深陷项目违约、风险增大的信托行业而言,找寻适合于自身的转型道路变得尤为迫切。

作为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建信信托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信托公司,聚焦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三大转型业务方向。建信信托注册资本105亿元,至2020年底,公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达1.53万亿元,已经成国内信托资产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

建信信托2020年管理信托资产增加1349亿元(增长幅度9.7%),其增长规模主要来自主动管理型信托中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股权及其他投资类信托,以及被动管理型信托中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另一方面,建信信托2020年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从2019年末的1106亿降至881亿,压降规模225亿元,降幅20.4%;被动管理型信托中的股权及其他投资类信托规模,从2019年末的621亿元降至2020年末的104亿元,减少逾500亿元,降幅83%。

近期,建信信托副总裁周志寰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信托行业谈转型已经多年,各个公司都有很多很好的实践,但在新的领域里,也面临着新的风险,防控风险是保证转型成功的关键。

资管展望|建信信托周志寰:适应严监管,转型关键在防控风险

周志寰还表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信托公司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资管市场、信托服务市场很大,领域很多,包括标品市场、私募股权、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债券分销,等等,每个领域都很不相同,在每个领域内信托公司还可以担任不同角色,展业的领域是广阔的,但每个领域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托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去发展。

必须适应严监管的形势

澎湃新闻:作为信托行业转型先锋,建信信托早已在这一方向提前布局,能否介绍建信的方法论?

周志寰:建信信托自从成立以来,就将稳健经营作为基本方针。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建信信托没有盲目追求行业热点,放弃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比如,相对于行业其他公司,建信的房地产业务一直保持了很低的比例;再如在2014-2015年股灾前的证券市场,场外配资业务非常热,我们认为这不符合我们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定位,没有开展这类业务,避免了“股灾”所带来的损失。当然,对这些业务进行严格限制,在当时是要承受很大压力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坚持无疑是争取的。

2014年公司提出“在经营上推进业务转型、在管理上实施市场化改革”的转型发展战略,明确了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转型方向。可以说,转型不仅仅是业务结构的调整,而是全方位的变革。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1.由信贷替代型转型为实业投行型及财富管理型;2.由资金密集型转型为智力密集型;3.由要素驱动型转型为创新驱动型;4.由风险承担型转型为风险共担型;5.由手工操作型转型为科技领先型。

为落实这一战略,建信信托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我们不断调整组织架构,把原来功能相近的各个业务部门,按照业务条线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项目投融资、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家族信托、服务信托几条明确的业务条线,实现专业专注。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流程再造,对于各个条线,都根据业务特点对流程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改造,并投入大量资源,对系统进行彻底更新迭代。在中台设置上,我们强调大中台,不断将业务运营集中,解放了前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差错。在风险管理上,我们针对每个业务条线,重新构建适合的风控体系,实现风控的专业化和专门化。我们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调整,对战略业务、转型业务、创新业务给予更多的激励。可以说,随着转型的推进,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科技系统、风控体系、激励约束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重塑。

澎湃新闻: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监管政策收紧,对信托公司展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看待这种强监管给行业带来的变化?

周志寰:资管行业是有投融资功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金融体系里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而金融行业无论是国内外,都是严监管的。而且资管行业是替别人管钱,要以委托人的利益为中心,管理人如果没有约束,就很容易产生不负责任甚至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是非常必要,毋庸置疑的。

所谓严监管,并不是通过行政手段简单地进行限制,把行业管死,而是针对问题,调整政策,对标成熟市场,结合当下国情,将那些成熟的监管思路、方法和工具引入,所谓严,是针对过去不该“松”而实际上监管不足的领域进行规范,对于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严监管的同时还要让行业的各个主体保持活力,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信托行业,包括这些年蓬勃发展的资管行业,在过去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乱象,这些乱象,在2017年银保监会“三三四十”的整顿活动中,进行了充分的列举。这些乱象,确实扰乱了秩序,制造了风险。随着信托公司的风险暴露,监管部门持续采取了很多监管措施,如对融资类的压降,对通道业务、房地产规模的管控,对资金池的清理,这些措施是必要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来看,信托行业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一些在过去创造大量利润的业务,出现了风险,难以为继,行业需要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获取新的业务资质,这些需要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行业需要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同时,对于一些资管行业的关键领域,比如资金募集、信息披露等环节,需要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监管部门十分关心信托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很好的政策推动行业转型。这几年,行业已经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各个公司响应监管部门“回归本源”的号召,调整业务方向,积极拓展“双碳”业务,投身新能源、高科技等行业,融资业务、通道业务的占比快速下降。投资类业务、标品业务快速发展,服务信托领域里不断创新。很多公司的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澎湃新闻:不少信托项目风险暴露,行业风险事件增多。身处行业发展阵痛期,你对此如何看待?

周志寰:最近,信托行业的风险事件确实比较多,还产生了一些高风险机构。这些事件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周期的影响。信托行业的这一轮大发展,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国家推出刺激政策,推动基建和地产的一个较长期的发展,是紧密关联的。在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微观机会多,企业采用比较高的杠杆,即使支付比较高的融资成本,也可以获得收益,这种效应的长期持续,使企业的风险不断积累,而一旦进入调整期,风险就会爆发,信托行业的发展和风险出现,与这一周期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个周期中,信托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超过了其他金融子行业,从2009年底的2万亿,一直发展到2017年底的26万亿,8年时间增长了十几倍,达到了顶峰,这几年规模有所下降,依然有20.5万亿,还是一个很大的体量。如此高的发展速度,客观地说,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但也积累了风险。

这与我国资管行业的初级阶段密切关联。信托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资管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整个资管行业还是个年轻的行业,人们对于行业的认识有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各项规则处于变化之中,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各子行业之间互相交叉。这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各种风险,产生了各种乱象,有些风险短期内不易识别,造成了行业风险的积累。在资管行业里,信托业可以说是最灵活的,横跨信贷、资本、货币市场,可以联系各个金融子行业,能够以各种方式,各种产品类型开展业务。这是信托的优势,但太灵活,就难以定型,难以管控,也容易造成风险。

风控体系还有待完善。应该说,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信托公司自身,都是比较重视风险管理的,也比较重视风控体系的建设。但信托公司一般来讲,体量比较小,人员比较少,业务又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之中,很难对风控体系进行充分的打磨,难免出现风险。

当然,还有业务投向和业务模式的问题,比如,一些公司将业务高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对于一些大客户的融资额度非常大,一旦行业出现调整或者这个大客户出现风险,就对信托公司产生严重影响。再比如资金池,是一种高风险的业务模式,所幸监管一直坚决压缩,否则还会造成更多的风险。

一些过度激励和短期行为,也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些信托公司采取“牌照”加合伙人制,旗下一个业务团队往往可以拿到与业务收入挂钩的高额业绩提成。这就造成一些人甘愿冒风险,甚至出现道德风险。

个别公司的股东,把信托公司当成自己集团的融资工具,大量搞自融,甚至资金挪用,是一些问题机构产生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信托文化的问题,监管部门领导已经明确指出过。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信托公司处理风险,首先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一户一策采取多种手段,包括盘活项目、追讨、诉讼等来化解,这需要较大的投入,要在人力资源和激励机制上有充分的倾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寻求包括股东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几年,监管部门在风险处置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在监管部门的有力推动下,行业的信托业保障基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问题机构,股东单位实力强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个别公司的问题比较大,经营已经完全停滞,需要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尽快推进重组,通过重组推动资产的清收和盘活,尽快实现风险化解,据我们了解,也有很大的进展。

风险管理首先是战略和偏好问题,一定要最高层亲自抓

澎湃新闻:近年来,信托行业强监管不断加码。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建信信托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周志寰:刘鹤副总理指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

对此信托行业深有体会。行业谈转型已经多年,各个公司都有很多很好的实践,但在新的领域里,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风险,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因此,防控风险是保证转型成功的关键。

风险问题首先是个战略与偏好的问题。风险管理从来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与有没有清晰的战略,有没有战略定力,有没有明确的风险偏好紧密相关。如果战略不能被坚决执行,业务就会摇摆,如果偏好不够清晰,就会各行其是,如果一个公司总是处于一种机会主义的状态,风险就难以把控。

风险管理一定要最高层亲自抓,建信信托坚决落实“风险管理进党委”的要求,党委班子定期听取风险工作汇报,对于重点工作,董事长和总裁亲自逐笔过问,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全员重视风险管理、人人落实风险责任的良好氛围。

需要分门别类建立防控体系。当前的这些转型方向,例如标品投资、私募股权、并购重组、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债券分销,等等,彼此间的差异非常大,因此风险管理的差异也非常大,要求不同的风险控制系统。风险管理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包括了风险识别、报告、预警、处置、跟踪等多个环节。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报告体系,风险不能隐瞒,不能视而不见,只有对所有的风险包括潜在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报告,才能启动之后的所有应对措施。我们认真践行总行的“预、监、管”体系,结合各类业务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风险分类的方法和“同心圆”的预警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把这些各自的风控体系一一建立、完善,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投入与积累。

对于市场风险的管控、处理非常重要。信托公司正在转型的这些领域里,大多数都和公开市场紧密相关,标品业务自不必说,以私募股权为例,虽然主要在一级市场展业,但被投企业上市后,如何制定正确的持股和退出策略,实现比较理想的收益并减少波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家族信托因为广泛配置各类公开市场产品,也有类似的要求。

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以债券投资为例,在信用风险的防控上,要更多采用量化计量的方法,这与非标就有明显的差异,一旦发生违约,风险的计提、处置,和非标也非常不同。再比如股权投资,他的尽调、执行、后期、退出,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特殊的风险防控方式,在出现问题项目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多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追索。

操作风险极其需要重视。信托公司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高频业务,如何顺畅运行,减少差错?差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如何建立好的差错处理机制?如何在尽可能多的环节实现“机控”?这些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解决的。

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风险防控。建信信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智能风控”。股东给予我们的支持也很大,很多系统和总行直连,能够直接运用建总行的风险管理数据和成果。例如,我的手机,每天都能收到客户的最新信息,信息反映客户在工商、司法、融资等方面的各种信息。可以给风险预警提供很多支持。建立信息系统的难点在于,信托公司普遍体量较小,金融科技的投入,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是无法相比的,但在这方面面临的要求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中小金融机构的系统建设压力远大于大型机构。如果一个公司在各个领域同时展业,压力会更大。

控制合理的发展速度。国家的整体经济战略是稳中求进,信托公司也要坚持稳中求进。历史的经验证明,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机构,过快的发展速度,总是伴随着较大的风险,特别是投融资业务,很容易出现管理失控。信托公司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新业务带来很多新的风险,挑战很大,一定要注意控制发展速度,行稳方能致远。

良好的风险文化。风险管理强调独立、常识、坦诚、宽容、暴露、审慎、不例外、真实、务实。这些风险管理的关键词,我们把它印发给员工,并在工作中去努力实践。比如“常识”,在风险管理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常识进行判读,尊重常识是一个基本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再比如“暴露”,就要求在内部要充分暴露问题,而不是掩饰或者视而不见,我们对于风险和差错的报告,有专门的奖惩制度,对于不报告的行为有专门的考核措施。

澎湃新闻:严监管的大形势下,合规管理至关重要,未来信托公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周志寰:首先是更高的标准。前面说到的“严监管”,就涉及到合规的标准问题。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一些问题的把握可能松一些,随着行业的发展,掌握的尺度只会越来越严,信托公司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实现合规。

其次是要适应越来越广泛的合规要求。信托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已超出了传统金融的范畴。比如家族信托业务,涉及到税务、资产过户、财产承继等各个领域,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从事证券投资,会发生大量的交易行为,交易价格的确定、交易的执行,等等,都有特殊的合规要求。

再就是要特别注意涉及资本市场的合规要求。信托业务已经越来越多地涉及资本市场,无论是证券投资、私募股权,还是并购重组,都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涉及信息披露、关联交易、股票减持,等等,面临着证监领域的严格监管,必须掌握纷繁复杂的规则和法条,操作上必须十分严谨。

还要注意合规销售、合规披露。现在这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产品进行准确分类,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在销售过程中保证不夸大,不隐瞒,在各个阶段做好信息披露,这些看似简单,真正执行好非常不容易。今后的资管行业,更多的合规问题会在这些事情上发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纠纷,对此信托公司要有足够的重视。

澎湃新闻:信托业若要充分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点在哪里?还有哪些亟须突破的困难和障碍?

周志寰:首先,要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要投身到那些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领域中,把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对于那些不鼓励、不支持的领域要主动回避。

第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资管市场、信托服务市场很大,领域很多,包括标品市场、私募股权、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债券分销,等等,每个领域都很不相同,在每个领域内信托公司还可以担任不同角色,展业的领域是广阔的,但每个领域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托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去发展。

第三,信托行业要坚持“守正”。资管市场竞争激烈,每个领域都有很多主体参与,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殊为不易。在这种环境中,需要信托公司全力以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做难做的事,不断提高投资能力、配置能力、风控能力、服务客户的能力,每进入一个市场,就要按市场的规则和惯例行事,要和那些领先的机构展开正面竞争。绝不能通过钻政策空子,钻监管漏洞甚至违规操作来实现发展。这种发展,即使短期获得利益,也绝对无法持续并最终害人害己。

第四,管理、人才和激励机制。管理上必须对标国际国内的领先机构,放到任何一个资管子领域里,信托公司都没有什么明显优势,大部分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还很不够。就“卖者尽责”而言,还时有问题发生。人才方面,面临着结构化的调整,需要有更多更高水平的投资、风控和运营人员。在激励机制上,那种简单与收入挂钩的模式,既无法适用于差异较大的各类业务,也容易导致过度激励和风险考核不到位。建信信托正在研究各类业务的风险考核政策,情况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实现有效的激励约束是要反复探索不断调整的。

信托行业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信托的牌照依然是非常灵活功能强大的,信托公司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转型的信心,知难而上,开拓进取,同时也要敬畏市场、审慎经营,只有做到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相关内容

被动管理型信托(被动管理型信托违法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