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股票知识 >

金米袋融资5个亿(金米袋融资5个亿是真的吗)

2023-06-21 04:52:12 股票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总书记领我建功新时代·小家冷暖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总书记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近日,记者来到金米村采访,看到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可以通过手机智能控温、控湿的木耳大棚以及栋栋新修的“小洋楼”,村民家的庭院里摆放着塔栽木耳的钢架……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正森告诉记者,小小一片木耳,富了一方百姓。靠着走“互联网+木耳”模式,金米村的木耳名气更响了,销路更广了。2021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60元,是2011年的3倍多;2022年预计木耳产值比2020年增加近1200万元,全村预计人均增收可达7000多元。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指出

本期物语·木耳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数说

2022年金米村

共发展春季木耳400万袋

秋季计划发展木耳300万袋

预计比2020年扩增400万袋

产值增加近1200万元

全年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

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xss_clean]

老矿工陈庆海的故事

“种木耳、晒太阳的日子太幸福了”

记者看到金米村村民陈庆海的时候,他刚好开着自家的小车来村委会办事,满脸的笃定和快乐。“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这辈子竟然能买上私家车。村里发展木耳产业后,我渐渐有了些积蓄,前年去考了驾照,拿到驾照后就把车买了。”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村民陈庆海。

贫困曾是这名老矿工前行的绊脚石

柞水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老一辈的金米村村民印象中,曾经的生活忙碌却困窘,无论是地里劳作还是外出打工,往往“一年到头挣不下几个钱”。多年前,陈庆海和金米村的大部分村民一样,被贫困牢牢地绊住了前进的脚步。村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几乎没有现代化产业,挣钱门路狭窄,生计问题是压在村民身上的重担。今年46岁的村民陈庆海曾当过20年的矿工,1998年至2018年一直在附近的银矿打工。陈庆海的妻子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常年服药,那时陈庆海的父母还健在,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为了讨生活,陈庆海只能出卖苦力赚钱养家。

矿上的工作危险又辛苦,加上常年的阴暗潮湿,陈庆海也患上了风湿,每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而妻子的医药费每年就要花掉1万多元。“妻子在西安住院看病,平均每年都要住一个多月的院,再加上常年吃药,家里总是入不敷出,不得不向邻居、亲友借钱度日。”沉重的压力让陈庆海喘不过气,2014年,陈庆海换了另外一家地上矿工作。2015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陈庆海一家住上了移民安置的新房,实现了脱贫。不过,家里境况发生根本好转,还是在最近两年。

“借袋还耳”“借棚还耳”开启致富路

2016年后,柞水县围绕“一主两优”脱贫产业构想,大力发展木耳产业。2018年金米村开始投建木耳大棚,在矿上打工的陈庆海犹豫着不敢回来。“以前也种过木耳,但不懂技术,那时候我们家刚脱贫,也没什么积蓄,2019年秋天,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我尝试承包了三万袋木耳,当年就挣了1万多块钱。”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产业发展,通过劳作增收致富,金米村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模式。村集体经济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借给贫困户管理,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借还协议,由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木耳菌包并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最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陈庆海心里慢慢有底了,2020年,他彻底辞去了矿上的工作,在金米村承包了两季共10多万袋木耳,赚了六七万元。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木耳

未来看看能不能也搞个农家乐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金米村。我正在大棚里采木耳,总书记关心地询问木耳如何晾晒以及我们的收入情况。我的心情特别激动,觉得总书记是那么的平易近人,亲切地关怀我们。”陈庆海告诉记者,2021年他承包了8万多袋木耳,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技术熟悉了,各方面也越来越顺,收入可以说是稳中有升。”

“每年木耳在春秋两季种、收,冬季太冷或夏季太热,都不适合木耳的生长,它就适合不冷不热的天气,保持在15℃至25℃之间。”陈庆海介绍说,他每天上午七点至十二点和下午三点至晚上七八点给木耳浇水、采耳,午饭后还能睡一觉。为了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村里还探索了“林下种植”的新模式,在地里间隔种上了石榴树。“三年了,今年差不多能结石榴果了。”陈庆海开心地说。“现在每天都能晒到太阳,收入很稳定,也不担心安全,可以说日子真是今非昔比,太幸福了。”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村民在木耳种植大棚里采摘成熟的木耳。新华社发

“总书记来到金米村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木耳不愁销,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了,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外地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叹:金米村人住在花园里。现在我们家也有了一些积蓄,不用向别人借钱了,一些亲戚朋友有时候还会问我借钱。”由于家里人口多,陈庆海的安置房有120多平方米。他踌躇满志地说:“特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的小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借着发展旅游业的东风,我看看能不能也搞个农家乐,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美!”

95后主播许蓓的故事

网友新词:蜂拥“耳”上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日前,在陕西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电商直播间里,带货主播许蓓正在热情推介村里的木耳。记者采访发现,直播带货、助农下单在村里正成为一种潮流,小小的直播间把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和广阔的“大世界”连接起来,少有人知的山货成了线上“爆品”。

柞水县地处秦岭深处,此前,木耳知名度不高,销路不佳。近年来村里开始尝试直播卖货,希望能打开销路。从2020年起,许蓓开始在金米村做直播,销售木耳、香菇、豆腐干等柞水传统的土特产。“起初这些土特产的销量一般,而自从柞水县将木耳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发展起来,尤其是总书记来过我们直播间后,柞水木耳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和品质等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直播销量也迅速上涨。特别是金米村的木耳近年来销量增长很快,2021年金米村年销售木耳65吨,其中网络销售40吨左右,销售额达850万元。”

“在直播过程中,消费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得知柞水的木耳没有任何增重、增色等添加剂,生长在纯天然环境的秦岭山脉,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源环境,同时也是助农产品,网友下单都特别踊跃。”直播中,许蓓推介的产品经常“秒光”、卖断货。最火爆的一次线上直播中,众多网友涌进淘宝直播间,24吨木耳“秒光”,“这相当于此前柞水县线上4个月的销量。网友们还发明了一个新词——蜂拥‘耳’上。”许蓓笑着说。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电商直播间内,两名主播直播推销产品。

与此同时,直播助农也让许蓓和她的95后,乃至00后的小伙伴们感触特别深。“开直播前,当地的木耳只能通过线下销售的方式销往周边的一些城市,因为销量一般,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柞水木耳,我们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有些顾客甚至会买了寄给国外的亲友,好评如潮。而能够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我们也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许蓓和小伙伴们其实还有个小秘密。她对记者说:“我和同事们平时的工作地点在西安,但每次到金米村做直播的时候,大家都抢着来,因为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东西也好吃。每次直播,到了中午,都会有村民给我们送来他们用木耳制作的美食,我们每次也都是吃撑了才回去!”

APP点一点就能给木耳浇水

位于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东北部的金米村气候温和、冬暖夏凉,一直是木耳最佳适生区,种植木耳已有几百年历史。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大力推动木耳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建设30个示范基地,县上先后引进中博、野森林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木耳专业村43个、木耳生产基地65个、木耳大棚2519个、万袋以上木耳种植户3900余户。木耳产业带动全县1.5万户农民增收,找到了摆脱贫困的“金钥匙”。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棚栽木耳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运用网络技术,金米村建成设施控制智能化、生产过程可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技术服务网络化的智能木耳生产大棚。通过一部手机,农户可随时通过高清监控查看大棚里木耳生长情况,了解温度、湿度等关键信息。柞水县金米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明在智能化生产大棚里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日常的管护通过手机APP来操作,大棚上边可以看到有喷水的管道,需要浇水的时候通过手机APP操作,水就会雾状地喷出来。现在我们木耳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不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超过60岁的,只要身体健康、手脚没毛病的话都可以参与木耳生产,劳动强度很低。”

如今的金米村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游人越来越多,木耳产业改善了村里的硬件设施,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旅游,小小山村变得愈加热闹。

小家冷暖② | 小木耳让金米村“有金又有米”

统筹:张毓、汤新颖

版面设计:黄思勤、梁嘉舜、徐锦昆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冯秋瑜

视频统筹:张毓

视频编导:张毓、刘宇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冯秋瑜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宇

海报文案:章虹

设计统筹:徐锦昆

海报设计:梁嘉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雅诗

相关内容

金米袋融资5个亿(金米袋融资5个亿是真的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