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保险知识 >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研究)

2023-05-05 13:33:46 保险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小尘4x/图)

2022年全球外汇市场受美元连续强势加息冲击,各国货币遭遇不同程度贬值,相对坚挺的人民币,逆势获得国际市场青睐。

根据央行10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跨境交易总额中,有49.4%都在使用人民币。

此外,9月23日央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前三为美元、欧元、英镑),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哪些地区和领域的人民币使用最活跃?很可能是东盟。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指出,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合作深化之力,人民币在东盟使用逆势上扬。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年来增长近20倍。

上述报告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俄乌战争、美元升值等为这一目标带来新挑战。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肖立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和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一起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未来。

国家间贸易为何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

南方周末:俄乌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间贸易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肖立晟:对中国无疑是一种好事。企业多了一种货币选择,降低了外汇风险。如果全球产业链条的上游使用了某种货币,这对于它的中下游来说也多了一种货币选择,也可以选择人民币的。

从目前一些国家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动机来看,主要是把人民币当作美国制裁下的替代品,如果制裁长期存在,人民币使用量会在部分区域快速提升,有助于人民币更广泛地使用,但很难完全替代美元。如果企业只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使用人民币交易,反而会增加它的交易成本,因为可能它的进出口货物计价货币是人民币,但是贸易信用证和海上保险的计价货币是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货币错配的汇率风险。

刘晓春: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化货币,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美元”的助推,石油等能源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原材料,这类产业链上游产品如果使用人民币,会带动下游行业同样使用人民币。

当所有产业链结算货币都使用同一种货币时,就能减少贸易摩擦,它的效率是最高的。现在是美国主动禁止一些能源国家使用美元,是美国自己发起的货币“脱钩”。当使用美元的国家和产业越来越少,某种程度上来讲,就会降低它的霸权地位。这不是美国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客观上的贸易格局变了。

孙立坚:持有并使用更多非美元资产,最基本的投资学原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这个篮子很结实,那么大家还放心,如果这个篮子有财富缩水的风险,那么大家就想去对冲它,对冲的最好方法是找一个市场环境跟美国反差很大的投资产品。

比如中国的债市,就具有跟美元呈相反走势的一个特征,投资者如果把两个相反特征的资产组合放在一起,可以对冲风险,这就给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相比之下,日元和美元的相关性太强,就不具备这样的投资价值。

南方周末:在使用人民币的进程中,其他国家有哪些顾虑?

肖立晟:其他国家在进行外币交易的时候,需要通过购买诸如远期合约这样的金融产品来对冲风险。而我们的远期合约价格太高,对冲一单位货币的成本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流动性太小,使得交易规模和价格发现功能太弱。

不是人民币没有交易实力,而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完全让资本自由流通,无法形成交易池。那些跟中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国家,它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交易,因为它没有必要做太多对冲,比如东盟国家在这方面需求就多一些。

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肖立晟 (受访者供图/图)

东盟各国货币与人民币高度挂钩

南方周末: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大步迈进”的好时候吗?

肖立晟: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的需要。一个全球化货币,它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成为国际化货币,可以降低海外投融资交易成本,但也意味着海外投资可以快进快出、市场波动会很大,你要承受许多来自外部资本的流动冲击。

日元和欧元当年都是被动成为国际货币。因为它的体量越来越大,又被迫开放了金融市场,形成了庞大的海外购债需求。我们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外汇使用仍有一些限制性政策,让外资完全进入还为时过早。

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实际需求,但我们可以从成为一个区域性重要货币入手,先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让国内企业能够自由兑换本币和外币,降低它的融资成本,但并非一定成为国际货币,才能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

刘晓春:是否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当年中国参与到全球化当中,对美元的全球化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中国基本采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中国从贸易“小国”变为“大国”,这大大推动了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未来人民币、日元、新加坡元、其它亚洲货币等等的相互影响会加大,这是产业链区域化程度加深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南方周末:为什么是东盟国家?为什么是亚洲?

肖立晟:从2022年年初到现在为止,东盟国家货币的波动和人民币的波动相关性更强,可以算是高度挂钩了,与日元和韩元的联动反而没那么强。因为它和中国的贸易程度在加深。通过RCEP协定,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会不断上升,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也会增加。虽然还达不到完全使用人民币交易的程度,但它们的货币和人民币的相关性会更强,最终可能会紧盯人民币价格。

同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之前我们经过调研了解到,现在中国企业投资贸易往来最大的地区是东盟和非洲,美国和欧洲已经下降很多。企业走到什么地方,货币就跟到什么地方。我们的企业去了东盟,银行就会跟过去,人民币自然也会在东盟国家获得广泛应用。在这些地方产生真实的投资需求,这才是一个货币国际化的正常路径。

刘晓春:现在我们已经观察到,一些RCEP国家间的贸易已经不再借助于美元了,这些国家的企业从中国进口原料或零部件,在自己国家加工后再出口给中国或者其它RCEP国家,这个时候如果用美元,相当于两次换汇,反而是没有必要的。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完全可以用人民币支付,少了兑换环节,也会减少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

过去亚洲国家的产业链是高度相似的,产业竞争很激烈(比如亚洲四小龙),但大家现在的互补关系很强,而且都高度依赖中国的产业链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亚洲各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经济体内形成自循环,由此产生区域性的主导货币。

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刘晓春 (受访者供图/图)

区域性货币为什么可能是人民币而非日元?

南方周末:日本也很早就提出建立亚洲统一货币。为什么是人民币而不是日元可能成为区域性货币?

刘晓春:日本希望通过发展中国家的起飞模式继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它是亚洲最早进行“来料加工”的国家,然后逐步产业升级,将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看似产业变高端了,但它以出口型经济为主导的模式没有本质变化。

这种通过大量的出口盈余来保持国家经济增长的单一模式,已经慢慢走不下去了,因此它只能把利率压得很低,甚至常年零利率,它始终只是产业链上的一环,既形成不了巨大的市场,也无法提供最基础的资源,它的货币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孙立坚:货币市场一旦出现市场恐慌,很容易由短期的恐慌变成长期恐慌,甚至发生大量资本外逃、币值暴跌。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较弱,意味着交易的门框更高,导致人民币和日元的资产价格变动情况完全不一样,具有更强的抗跌能力。

就像最近出现的美元升值,受此影响,日元汇率出现了暴跌,投资者看到这一趋势,会加速抛售日元。但是人民币却相比其它货币跌得更少,就具备了对冲美元升值的抗风险能力。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投资者,尤其是国家主权基金都在加大配置人民币资产,这就使得人民币成为一个比日元更具投资价值、更被广泛持有的币种。

南方周末: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对人民币自身会有什么影响?

肖立晟:未来国际上可能会产生三种货币,一是美元这种全球化货币,二是欧元这类适用于欧洲本地、同时被一些过去殖民地国家(如西非)锚定的货币。还有一种类似于人民币,它和所在区域国家的经济紧密相关。随着未来中国的自由贸易账户逐步开放,这种趋势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人民币成为亚洲主导货币后,相当于和这一区域国家经济的深度绑定,国与国之间的汇率、经济周期,相互影响会更深。

孙立坚:当大家更多地持有人民币后,相当于资本流入的增加,而资本流入的结果一定是带来币值的升值,而币值升值的结果会给国家带来产业空心化的挑战。因此如果选择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有可能会打击产业竞争力和实体经济的生存能力。

世界上金融化程度强的国家产业都空心化了,英国、美国都是这个特点。金融产业控制较好的德国,现在依然保持着非常强的工业竞争力。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是良性发展,而不是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因此,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节奏。

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孙立坚 (受访者供图/图)

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发现合理价格

南方周末:2015年“8·1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形成了更有弹性的双向浮动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肖立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差不多了,目前人民币已经接近浮动汇率。今后改革的大方向还是在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并不一定是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们还是要更多地“修炼内功”,先把国内金融市场做大做强,将外汇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让市场准入一点点地开放,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孙立坚:过去我们差点形成一个共识:一个国家汇率的水平是否合理,要把判断准绳完全交给市场,打破各种各样的管制。但后来一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这么回事,单纯依靠市场,无法把货币合理的价格发现出来。

另一点,改革时间的窗口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开放的时间窗口正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候,你会发现开放所预期的效果会被金融的乱象全部埋没。这么说不是我们不想开放,看看当年苏联采取的一步到位改革的方式,最后踏空连纠偏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在人民币汇改的问题上,一个是时间的选择,一个是开放和管制的组合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看到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只有市场也是根本不行的。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相关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研究)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